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拗体
释义
拗体
拗体ào tǐ  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黏”。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崛起,力仿()、()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一句中前面该平处用仄,则后面该仄处用平,是谓本句自救;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是谓对句相救。如此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也有拗而不救者。
出处:语词卷 • A • ào • 拗
拗体  律、绝诗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不依常格而加以变换者为“拗体”。前人所谓“拗”,除有时变换第二、四、六字外,着重在五言的第三字和七言的第五字。两联都拗的称“拗句格”,通首全拗的称为“拗律”。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如清王轩《声调谱序》云:“韩(愈)、孟(郊)崛起,力仿李(白)、杜(甫)拗体,以矫当代圆熟之弊。”凡“拗”须用“救”,有拗有救,才不为病。一句中前面该平处用仄,则后面该仄处用平,是谓本句自救;上句该平的用仄,下句则该仄的用平,是谓对句相救。如此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也有拗而不救者。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