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拙政园
释义
拙政园
拙政园  中国四大著名园林和苏州四大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苏州东北街。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在元代大宏寺废址上创建。园名出自晋代潘岳《闲居赋》“拙者之为政”意。新中国成立后全园重新整修,1954年对外开放。占地约4.2公顷,池水约占五分之三,利用原址低洼地,因地制宜,挖池堆山,大小水面,聚分得宜,有弥漫全园之感。建筑多临水而筑,善于利用对景和借景,空间小中见大,富有诗情画意,形成以山水景观为特色的私家园林。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中部是精华所在。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可观览周围景色,隔岸北望,犹如立体的山水画长卷,山林之间点缀雪香云蔚亭、待霜亭,东望绿绮亭,西为倚玉轩、香洲徵观楼(旱舫)。梧竹幽居亭与别有洞天半亭东西隔水遥相呼应,另有小飞虹、小沧浪、玉兰堂和枇杷园佳构。西部为清末富商张履谦所建的补园,以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为主体建筑物,其外观为歇山顶,四周各有一耳室,形制独特。另有浮翠阁、与谁同坐轩、塔影亭、留听阁、倒影楼和水廊等。东部旧名“归田园居”,1970年后重建,以植物造景为主。曲水植柳,筑有芙蓉榭,西北土阜密植黑松、枫杨,其西为秫香馆(茶室),南端有兰雪堂,门廊和全园主要出入口的庭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其他苏州古典园林共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拙政园平面示意图
  1.入口 2.兰雪堂 3.秫香馆 4.雪香云蔚亭 5.盆景园 6.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 7.徵观楼 8.远香堂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园 林
拙政园  中国园林。在今江苏苏州娄门内东北街。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创建。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拙者之为政”之语意,命为“拙政园”。清初归海宁陈之遴,乾隆时归蒋诵先,改称“复园”,太平天囯时为忠王李秀成王府的一部分,同治十年(1871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仍用原名。占地4万平方米。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均临水而筑。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凿池叠山,广植树木,点缀有天泉亭、秫香馆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精华,以远香堂为主,有借景入园之妙;还有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香洲诸景。西部主要由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南北两厅组成,陈设雅致。各处建筑以漏窗、回廊相互联系,有山水亭台交相掩映之胜,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作品 • 中国
拙政园  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明正德年间(1506—1521)御史王献臣创建。占地四万平方米。太平天国时期曾为忠王府后花园。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均临水而筑。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凿池叠山,广植树木,点缀有天泉亭、秫香馆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精华,以远香堂为主,有借景入园之妙;还有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香洲诸景。西部主要由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南北两厅组成,陈设雅致。各处建筑以漏窗、回廊相互联系,有山水亭台交相掩映之胜,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为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出处:农业科学卷 • 林  业 • 园林、绿化 • 绿化、园林建设
拙政园  在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中国四大名园之一。明正德年间御史王献臣创建。占地4万平方米。太平天囯时期曾为忠王府后花园。全园以水池为中心,水面约占五分之三。主要建筑物均临水而筑。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凿池叠山,广植树木,点缀有天泉亭、秫香馆等建筑。中部是全园精华,以远香堂为主,有借景入园之妙;还有倚玉轩、小飞虹、小沧浪、香洲诸景。西部主要由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南北两厅组成,陈设雅致。各处建筑以漏窗、回廊相互联系,有山水亭台交相掩映之胜,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是中国古代造园艺术的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文化地理 • 名胜古迹、纪念地 • 江苏省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