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接触。《庄子·养生主》:“手之所触。”
❸触犯。《汉书·元帝纪》:“去礼义,触刑法。”
❹触动;触发。如:触类旁通;触景生情。
❺姓。战国时有触龙。
出处:语词卷 • C • chù • 触
词条 | 触 |
释义 | 触 触〔觸〕(chù) ❶抵;撞。《易·大壮》:“羝羊触藩。”《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怒而触不周之山。” ❷接触。《庄子·养生主》:“手之所触。” ❸触犯。《汉书·元帝纪》:“去礼义,触刑法。” ❹触动;触发。如:触类旁通;触景生情。 ❺姓。战国时有触龙。 出处:语词卷 • C • chù • 触 触 梵语Sparśa的意译。佛教教义名词。泛指身与物、心与境的直接接触。(1) “心所法”之一。指心识具有之感触事物的能力,亦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触,相当于触觉。《俱舍论》卷十:“谓根、境、识三和合故有别触生。”三者和合同生一果,果即名“触”。《百法明门论忠疏》:“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为性,受、想、思等所依为业。”指“触”能使根、境、识三者“和合”,由此“三和”,令心心所感触自己的认识对象,并引生受、想、思等其他心理活动。(2) “十八界”及“十二处”之一。指由“身识”依止“身根”所感触的对象,亦称“所触”。《俱舍论》卷一:“触有十一,谓四大种,滑性、涩性、重性、轻性及冷、饥、渴。”(3) “十二因缘”之一。指对外境已有触觉能力而尚未有苦乐等感受的幼儿时期。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 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