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一种楷书体名。详“馆阁体”。
出处:语词卷 • T • tái • 台
词条 | 台阁体 |
释义 | 台阁体 台阁体(tái ɡé tǐ) ❶明初上层官僚间所形成的一种文风,流行于永乐、成化年间。内容多为歌功颂德和宣扬封建道德,形式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庸。代表作家有杨士奇、杨荣、杨溥,时称“三杨”。 ❷一种楷书体名。详“馆阁体”。 出处:语词卷 • T • tái • 台 台阁体 明初朝中大臣间占主导地位的一种诗文体格,肇始于洪武、建文间,流行于永乐、正统间,至成化、弘治间尚有影响。推尊诗歌、古文体裁的正统地位,内容多为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和反映上层官僚的生活,艺术上追求雍容平易、典雅正大的风格,缺乏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以致流于枯燥呆板,萎靡不振。代表作家为杨士奇、杨荣、杨溥,他们先后都官至内阁大学士,时称“三杨”。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流派并称 台阁体 书法术语。详“馆阁体”。 出处:美术卷 • 书法篆刻 • 名词术语 台阁体 明代一种崇尚实用的楷书书体。后应用在科举考试中。其特点是笔画横平竖直,笔笔顿挫,结构匀称,字形大小一律;虽规矩工整,却一字万同,不求变化,缺乏艺术个性。明代称此种楷书为“台阁体”,清代则称之为“馆阁体”。 出处:文物考古卷 • 文物 • 文书 • 书法 • 术语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