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欧 洲 • 东 欧
词条 | 俄罗斯联邦 |
释义 | 俄罗斯联邦 俄罗斯联邦(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 亦称“俄罗斯”。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国家。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南临黑海和里海。陆疆西邻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白俄罗斯、乌克兰,西南邻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南邻哈萨克斯坦、蒙古、中国、朝鲜。另有一块飞地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总面积1709.82万平方千米,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14334.7万人(2012年),俄罗斯人约占79.8%,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50多个,主要有鞑靼人、乌克兰人、楚瓦什人、巴什基尔人、白俄罗斯人、莫尔多瓦人等。城镇化率73.7%。官方语言为俄语。居民多信奉东正教。首都莫斯科。近80%人口和大部分城市均在欧洲部分。全境地势东高西低,约70%为平原和丘陵。乌拉尔山脉以西是东欧平原,平均海拔170米,呈波状起伏;以东是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多沼泽。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山地盘亘,有大高加索山脉、萨彦-贝加尔山地、维尔霍扬斯克山脉、切尔斯基山脉和太平洋岸地区的山系等。最高峰为大高加索山的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地处中高纬度,以亚寒带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远东太平洋沿岸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由南向北渐低,降水自西向东递减,气候的大陆性亦向东加强。从北到南跨有极地荒漠、苔原和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和荒漠等自然带。从西向东有伏尔加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及中俄界河阿穆尔河(黑龙江)等大河。主要湖泊有贝加尔湖、拉多加湖、奥涅加湖等。森林覆盖率约45.3%,以针叶林为主。矿产种类多,储量大。煤、石油、天然气、铁、铝、铜、铅、锌、镍、金、铀、石棉、磷灰石、钾盐、泥炭等储量居世界前列。14—16世纪建立以莫斯科为中心的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莫斯科大公国,合并东北和西北罗斯的全部领土。1547年伊凡四世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6—17世纪,吞并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1721年彼得一世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从19世纪50年代开始,沙俄以武力强迫中国清朝当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15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19世纪末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简称“苏俄”)。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成为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的一员。1991年12月苏联正式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独立国家。与原苏联的11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独联体”。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之一。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625991亿卢布(折合20220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6696卢布(折合14106美元)。拥有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机械制造(动力机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机床等)、冶金(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军工、航天等重工业部门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许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农牧业并重,畜牧业以饲养牛、猪、羊等为主,种植业主产麦类(小麦、燕麦、黑麦)、玉米、马铃薯、亚麻、向日葵、甜菜等。农业地域分异明显,苔原带以驯鹿和渔猎为主,森林草原带麦、甜菜、马铃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草原带以麦类、玉米、向日葵种植与畜牧业为主,远东季风区以水稻与大豆种植为主。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均较发达。 出处:世界地理卷 • 世界地理 • 欧 洲 • 东 欧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