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旧时官署的名称。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独立之官署亦有称司者,如宋代之殿前司,明清之通政使司。在外则如宋代之安抚使司称帅司,明清之布政、按察使司称藩司、臬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如:外交部礼宾司。
❸姓。春秋时郑有司臣。 另见sì。
出处:语词卷 • S • sī • 司
词条 | 司 |
释义 | 司 司(sī) ❶掌管。如:司机;司仪。 ❷旧时官署的名称。唐宋以后,尚书省各部所属有司。独立之官署亦有称司者,如宋代之殿前司,明清之通政使司。在外则如宋代之安抚使司称帅司,明清之布政、按察使司称藩司、臬司。现称中央机关部以下一级的行政部门为司。如:外交部礼宾司。 ❸姓。春秋时郑有司臣。 另见sì。 出处:语词卷 • S • sī • 司 司(sì) 同“伺”。探问消息。《汉书·灌夫传》:“太后亦已使人候司。” 另见sī。 出处:语词卷 • S • sì • 司 司 ❶职掌某事。《尚书·高宗肜日》:“王司敬民。” ❷泛指官职。《说文解字》:“司,臣司事于外者也。” ❸指一级官署。隋、唐以后历代所设名称不一,地位悬殊。多用为六部的下属机构,隋至元称司,明、清称清吏司,如吏部文选司、礼部主客司。至清末,新设之部改称局,其制同司。宋、金尚书省,元中书省亦设左右司,分管六部事务。后世不少独立的中央机构、地方机构、临时性派出机构,乃至地方行政机构,也称某某司。 ❹官府泛称。明、清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合称三法司。明代中叶后,各土官衙门泛称土司。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