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P • pí • 琵
词条 | 琵琶 |
释义 | 琵琶 琵琶(pí pá) 本作“批把”。中国拨弦乐器。《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秦汉以来,发展为阮、秦琴、三弦、月琴等多种形制,统称琵琶。南北朝时又有龟兹琵琶、五弦、忽雷等多种形制,当时亦统称为胡琴。唐宋以来,逐渐形成现今形制。颈与面板上设“相”和“品”,张四弦,按四、五度关系定弦。演奏方法改为竖抱,改拨子弹奏为五手指弹奏,成为重要民族乐器。近代通行四相十三品,经改革,增至六相二十三至二十五品,能奏所有半音,可自如转调。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出处:语词卷 • P • pí • 琵 琵琶 拨奏弦鸣乐器。早期称“枇杷”“批把”。汉代刘熙《释名·释乐器》:“批把,本出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背板古代称“槽”,现多用紫檀木制,面板用泡桐木制。结构由琴箱(槽)和琴柄(颈或项)组成。设覆手或弦码。主要形制有两种:(1) 曲项琵琶,魏晋南北朝传自西域。今琵琶的前身。唐代设四弦四柱。(2) 直项琵琶(五弦琵琶)。历史上中国琵琶的形制多样,纹饰各异。宫廷和民间都十分流行。用丝弦。20世纪60年代后,琵琶音位六“相”和二十三至二十五“品”,采用十二平均律排列,改用尼龙缠钢弦。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用指甲演奏,发展的技巧更为丰富。右手有弹、挑、夹弹、滚、轮、拂、扫等,左手有揉、吟、捺打、绞弦、推、挽、泛音等。 琵 琶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乐器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