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理论方法
词条 | 认知失调理论 |
释义 |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理论(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1957年提出的认知相符理论。认为当主体对一个客体同时具有两个矛盾的观念时,便会产生一种消极状态,即认知失调状态,这种状态既是心理上的失调,又是认知上的失调。认为人总是倾向于维持认知因素之间的一致和协调,力求通过改变其中的一种观念或引进一个新因素的办法摆脱失调。 出处:心理卷 • 社会心理学 • 理论方法 认知失调理论(A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美国费斯廷格著。美国罗-彼德森出版公司1957年出版。认知失调论的基本要义为:当个体面对新情境,必须表示自身的态度时,个体在心理上将出现新认知与旧认知相互冲突的状况。消除冲突有两种方法,一是对于新认知予以否认;二是寻求更多新认知的讯息,提升新认知的可信度以取代旧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该理论在解释个体内在动机和态度改变的方面有重要价值。中文版由郑全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著作、刊物、机构 认知失调理论 研究和解释认知失调现象的理论。是动力心理学的一种新的观点,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Leon 出处:管理学卷 • 组织行为学 • 个体心理特征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