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词条 | 对贤良策 |
释义 | 对贤良策 对贤良策 察举对策篇名。西汉董仲舒撰。见于《汉书·董仲舒传》。是以哲理为依据的政论文。以贤良应对汉武帝三次策问而得名。三篇。因据“天人感应”说讨论政教问题,习称“天人三策”。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主宰,王权天授,王者自然“承天意以从事”;《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政令统一又以思想学术统一为前提,当时的状况却是“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儒家强调正定名分,最与“持统一”相合,于是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使邪说灭息,政纪统一,民知所从。又以为天道有阴阳,阳德、阴刑,天意尊阳卑阴,为政自当任德教而不任刑罚;行教化有赖各级官吏即“民之师帅”,须求其贤者;求贤莫如察举和养士,养士之大莫过于兴办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教化之本原也。”并要求朝廷求吏民之贤者,“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直接促成汉代政治转型、文教政策确立,对后世社会影响极为深远。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论著、刊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