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共同;一起。如:同甘共苦。
❸跟;和。如:有事同群众商量。《诗·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❹齐;聚。《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又《吉日》:“兽之所同。”
❺古代一种酒器。《书·顾命》:“上宗奉同瑁。”
❻地方百里之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
❼姓。唐代有同谷。 另见tònɡ。
出处:语词卷 • T • tónɡ • 同
词条 | 同 |
释义 | 同 同〔仝〕(tónɡ) ❶相同;一样。如:不约而同。《左传·成公元年》:“是齐楚同我也。” ❷共同;一起。如:同甘共苦。 ❸跟;和。如:有事同群众商量。《诗·豳风·七月》:“同我妇子,馌彼南亩。” ❹齐;聚。《诗·小雅·车攻》:“我车既攻,我马既同。”又《吉日》:“兽之所同。” ❺古代一种酒器。《书·顾命》:“上宗奉同瑁。” ❻地方百里之称。《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 ❼姓。唐代有同谷。 另见tònɡ。 出处:语词卷 • T • tónɡ • 同 同〔衕〕(tònɡ) 见“胡同”。 另见tónɡ。 出处:语词卷 • T • tònɡ • 同 同 文字学术语。指某一古字即某一今字,两字具有古今字的关系。如《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宋朱熹集注:“‘颁’,与‘斑’同,老人头半白黑者也。”又如《左传·隐公元年》:“姜氏欲之,焉辟害?”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注:“辟,同避。”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