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瓦格纳
释义
瓦格纳
瓦格纳Otto Koloman Wagner1841—1918  奥地利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生于维也纳。先后就学于维也纳理工学院、柏林的皇家建筑学院和维也纳美术学院,早期作品主要是古典风格的。1894年任维也纳美术学院教授,随后出版《现代建筑》,反映其在工业时代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新观点。他鼓励年轻一代摆脱传统束缚,创造新形式,后来还参加了他的助手奥布里希和学生霍夫曼等人创立的分离派运动。其主要作品有维也纳的地铁站、马约利卡公寓、奥地利邮政储蓄银行和斯坦因霍夫教堂等。
出处:美术卷 • 建筑艺术 • 人物 • 外国
瓦格纳Adolf Wagner1835—1917  德国经济学家、财税学家,新历史学派与讲坛社会主义代表。柏林大学教授,先后任普鲁士上、下院议员。认为经济学同时为伦理学,分析经济活动的各种动机。宣扬有机的伦理的国家观,强调国家的社会经济作用。提出“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著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财政学原理》等。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外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瓦格纳Heinrich Leopold Wagner1747—1779  德国剧作家。狂飙运动代表之一。出身市民家庭,做过律师和家庭教师。代表作《杀婴母亲》写的是私生子的母亲为了维护自己名誉暗暗杀死自己婴儿这一当时常见的社会现象,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和贵族军官玩弄女性的无耻。
出处:戏剧电影卷 • 戏  剧 • 外国戏剧 • 欧 洲 • 德 国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  德国作曲家、剧作家、音乐理论家。自幼接触戏剧,1831年起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学习作曲理论。早年作有《C大调交响曲》及管弦乐序曲、歌曲等。1842年任德累斯顿宫廷乐长。1861年移居维也纳,1864年返慕尼黑。1872年于巴伐利亚拜罗伊特自建剧院,演出其四联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称自己的歌剧为乐剧,自编剧本。在为创造综合戏剧艺术所进行的歌剧改革中,废除传统歌剧的“分曲”结构,代之以“场景”式连缀结构,又以始终一贯的说话旋律(即“无终旋律”)突破朗诵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区分,并采用大规模乐队编制,广泛使用贯穿全剧的主导动机和半音阶和声手段,充分发挥交响乐的戏剧性表现功能。其歌剧还有《黎恩济》、《漂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纽伦堡的名歌手》、《帕西法尔》等。论著有《歌剧与戏剧》、《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等。
瓦 格 纳
出处:音乐舞蹈卷 • 音乐舞蹈 • 音乐 • 人物 • 外国
瓦格纳Richard Wagner1813—1883  德国音乐家、剧作家。早年在莱比锡大学攻读音乐、美学和哲学。曾任乐队指挥和萨克森宫廷乐长。受青年德意志派影响参加一八四八年革命,失败后遭通缉,逃往苏黎世,开始信奉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1861年获赦回国。1872年起在拜罗伊特剧院实践自己改革歌剧的主张。所作歌剧大多含有对社会的批判,同时又有悲观主义色彩。重要的歌剧作品有《仙女们》《黎恩济》《尼贝龙根的指环》《飘泊的荷兰人》《汤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依索尔德》《纽伦堡的民歌手》等。另有论著《艺术与人民》《艺术与革命》《未来的艺术作品》《歌剧与戏剧》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作家作品 • 德 国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