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毛泽东思想
释义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课题。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而达到成熟的。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也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是王稼祥194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载同年7月8日《解放日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在农村发展革命战争和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是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是革命的三大法宝。  二、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实行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要利用商品生产和价值法则。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三、 关于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四、 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创建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首要条件。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和优良传统。要以人民军队为骨干,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农村根据地,进行人民战争,并实行十大军事原则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五、 关于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  六、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不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  七、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国内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始终贯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在20世纪,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毛泽东思想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出理论概括而形成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诞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并使之不断发展而达到成熟。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新中国成立后,在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毛泽东思想在以下方面以其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 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并须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结成最广泛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必须首先在农村坚持武装斗争并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二、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实行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起一整套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把中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三、 关于统一战线。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要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和领导权,实行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的主要组织形式。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团结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海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实行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四、 关于人民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战术。创建人民军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首要条件。人民军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原则,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质和优良传统。要坚持进行人民战争,实行十大军事原则等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建设一支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的国防军,抓紧研制尖端武器,实现国防现代化。五、 关于党的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和作风。要特别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成为执政党以后,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六、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要不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观。要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科学文化事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要重视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七、 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国内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为马克思主义增添了许多重要内容。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路线、政策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