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言学卷 • 语音学
词条 | 生成音系学 |
释义 | 生成音系学 生成音系学 亦称“生成音位学”。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形成的一种音位理论。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 )和哈利(Morris Halle,1923— )于1968年发表的《英语语音模式》为这门学科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转换生成语法认为,广义的语法包括句法、语义、语音三个组成部分,其中句法是主导部分,语义和语音只对句法描写起解释作用,而且这种解释有时还要依赖句法事实。这门学科的任务在于拟定一套语音规则,并且通过规则的运用从句子的音位表达推导出句子的语音表达即实际读音。词库中的每个词以音位作为表现形式,每个音位则是若干区别性特征的组合体。20世纪50年代初,雅柯布逊等根据语音的声学特性并参照生理特性,提出为一切语音定界的12对区别性特征。乔姆斯基等则主要从语音的生理特性出发,把区别性特征扩充到近30对,使区别性特征系统更趋完备。为表现句子的实际读音,还制订出语音转换规则,规则写作:A→B/X_Y。A和B代表变化前后的区别性特征,X和Y代表变化的条件。规则读作:A处在X和Y之间时变为B。一切语音规则均可以上述形式表示,规则的使用要按照一定顺序。生成音系学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即经典生成音系学时期、非线性音系学时期、优选论时期。 出处:语言学卷 • 语音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