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出处:语词卷 • L • lì • 吏
词条 | 吏 |
释义 | 吏 吏(lì) ❶旧时大小官员的通称。如:大吏;长吏。《国语·周语上》:“百吏庶民。”韦昭注:“百吏,百官也。”《后汉书·李通传》:“不乐为吏,乃自免归。” ❷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古乐府《孔雀东南飞》:“君既为府吏。”杜甫《石壕吏》诗:“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出处:语词卷 • L • lì • 吏 吏 ❶百官通称,相对民而言。 ❷战国后期指地位较低的官员。秦、汉沿用,分长吏、少吏。秩位在四百石以下至二百石者为长吏,百石以下为少吏。隋、唐以下,官、吏区分日益严格,吏多指官府中的胥吏与差役。明、清用称衙署房吏书办无俸禄而供事于官者。清代分京吏和外吏两类。京吏有供事、儒士、经承三种,外吏包括书吏、承差、典吏、攒典,均由民间选充。凡经制之吏,五年役满可考职,经堂官、总督、巡抚考试后,京吏取十之七,外吏取十之五。一等晋从九品,二等为未入流,咨报吏部给照,注册备于铨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