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吏吐”“吏道”“吏札”等。朝鲜从公元7世纪新罗时代起到20世纪初李朝末年使用的一种借用汉字音义来标记朝鲜语的书面形式。相传由新罗神文王时期(681—692)鸿儒薛聪所创。“读”“吐”“道”都是朝鲜语[tho](虚词)的记音,“吏读”意为带有朝鲜语虚词的官方文书。吏读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无论是固有词还是汉语借词)用汉字汉义,虚词用汉字记音来标记(如“亦”[i]表示主格,“乙”[l]表示宾格,“期”[ki]表示谓词的体词形),句法则从朝鲜语。这种书面语实际上在薛聪之前已经出现,因此从广义上也可以认为吏读产生于公元4世纪左右。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