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吏吐”“吏道”“吏札”等。朝鲜从公元7世纪新罗时代起到20世纪初李朝末年使用的一种借用汉字音义来标记朝鲜语的书面形式。相传由新罗神文王时期(681—692)鸿儒薛聪所创。“读”“吐”“道”都是朝鲜语[tho](虚词)的记音,“吏读”意为带有朝鲜语虚词的官方文书。吏读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无论是固有词还是汉语借词)用汉字汉义,虚词用汉字记音来标记(如“亦”[i]表示主格,“乙”[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词条 | 吏读 |
释义 | 吏读 吏读 亦作“吏吐”“吏道”“吏札”等。朝鲜从公元7世纪新罗时代起到20世纪初李朝末年使用的一种借用汉字音义来标记朝鲜语的书面形式。相传由新罗神文王时期(681—692)鸿儒薛聪所创。“读”“吐”“道”都是朝鲜语[tho](虚词)的记音,“吏读”意为带有朝鲜语虚词的官方文书。吏读形式上都是汉字,文句中实词(无论是固有词还是汉语借词)用汉字汉义,虚词用汉字记音来标记(如“亦”[i]表示主格,“乙”[ ![]() 出处:语言学卷 • 文字学 吏读 亦称“吏道”、“吏吐”、“吏头”、“吏套”、“吏札”。朝鲜族历史上使用过的一种借用汉字音义标记朝鲜语的特殊文字形式。初创年代不迟于公元5世纪高句丽长寿王时期,后经整理而系统化,使用至20世纪初。组词成句时服从朝鲜语的词序;实词所缀的形态附加成分也借用汉字来标记。 出处:民族卷 • 中国少数民族语文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