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试帖诗
释义
试帖诗
试帖诗shì tiě shī  诗体名。亦称“赋得体”。源于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故又称“应试诗”。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代“试帖诗”限制尤严。旧时文人平时也有用此体来做诗的。
出处:语词卷 • S • shì • 试
试帖诗  诗体名。也称“赋得体”。源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故又称“应试诗”。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限制尤严。旧时文人平时也有用此体来做诗的。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文体 作法
试帖诗  科举考试方法和诗体之一。起源于唐代。受帖经、试帖考试方法影响而产生,要求不得离题任意发挥。至清代限制更严。多取古人五(七)言诗一句为题,并指明以其中某字为韵。题目前须冠以赋得二字,故试帖诗又称赋得体。通常童生考试用五言六韵,生员岁、科试和乡试、会试多用五言八韵,制科考试多用七言排律;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须对仗;前四句中必须出现全部题目文字;内容要求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试帖诗虽亦偶有佳作传世(如钱起《省试湘灵鼓瑟》等),然多内容空洞,形式呆板,桎梏人思想情感至深。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试帖诗  亦称“赋得体”。科举考试文体。始于唐,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故名。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清代试帖诗,格式限制尤严。内容大多直接或间接为皇帝歌功颂德,并须切题。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3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