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吕祖谦
释义
吕祖谦
吕祖谦1137—1181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金华学派主要代表。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曾邀集鹅湖之会,试图调和朱(熹)陆(九渊)的争执。为学兼取朱、陆之长,同时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宇宙观偏重陆九渊心学,主张道心为一,“通天下无非己”。认识方法取朱熹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说。教育上提倡“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散文笔锋犀利,议论豪迈。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所编《皇朝文鉴》(后世称《宋文鉴》)、《古文关键》等,亦颇有影响。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宋辽金作家
吕祖谦1137—1181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学者称东莱先生。金华学派主要代表。隆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皇朝文鉴》。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讲学明招山,创丽泽书院。曾邀集鹅湖之会,试图调和朱(熹)陆(九渊)有关哲学思想的争执。为学兼取朱陆之长,同时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宇宙观偏重陆九渊心学,主张道心为一,“通天下无非己”。认识论取朱熹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说。教育上提倡“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主张“明理躬行”,要求“讲贯诵绎”与“反己就实”的结合。认为求学不应限于书本和课堂讲论,街谈巷语、舆台皂隶皆有可取。主张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散文笔锋犀利。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诗记》、《东莱左氏博议》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吕祖谦1137—1181  南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祖籍寿州(治今安徽凤台),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隆兴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累官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皇朝文鉴》。博学,与朱熹、张栻等友善,并称“东南三贤”。淳熙二年(1175年)约陆九龄、陆九渊与朱熹会于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欲调和朱陆两家学术思想,未果。为学主“明理躬行”,反对空谈心性,开浙东学派先声。著作有《吕东莱集》、《历代制度详说》等。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宋
吕祖谦1137—1181  南宋哲学家、文学家。字伯恭,学者称东莱先生。婺州(治今浙江金华)人。金华学派主要代表。隆兴进士。曾任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参与重修《徽宗实录》,编纂《皇朝文鉴》。和朱熹、张栻齐名,时称“东南三贤”。曾邀集鹅湖之会,试图调和朱(熹)陆(九渊)关于哲学思想的争执。为学兼取朱陆之长,同时接受永嘉学派经世致用思想。宇宙观偏重陆九渊心学,主张道心为一,“通天下无非己”。认识方法取朱熹以“穷理”为本的“格物致知”说。教育上提倡“讲实理,育实材而求实用”。主张“明理躬行”,治经史以致用,反对空谈阴阳性命之说,开浙东学派先声。散文笔锋犀利。著有《东莱集》《吕氏家塾读书记》《东莱左传博议》等。编有《宋文鉴》《古文关键》等。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