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思潮与运动
词条 | 保守主义 |
释义 | 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 是一种强调既有价值或现状的政治哲学。保守一般是相对激进而非进步而言的。并不反对进步,只是反对激进的进步,而宁愿采取比较稳妥的方式。其特征为重视已建立之体制并试图加以维护,尊重传统,视之为不同时代所累积的智慧结晶。主要代表人物在政治上有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在经济上有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研究 • 思潮与运动 保守主义 西方政治思潮。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是其基本主张都是维护历史传统,维持社会现状,反对进行重大的社会变革。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主要特征是,主张维护传统,反对革命,抵制资本主义的民主改革。20世纪前期则主张社会有机体论,认为在人类社会中存在着自然的等级差别和阶级分工;宣扬精英政治,鼓吹国家的领导权应交给少数素质优异的杰出人物执掌。20世纪70年代后又开始强调保障资本主义的财产私有制度和市场竞争原则,反对国家过度干涉社会和经济事务,反对“福利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数百年来,贯穿于保守主义思想的基本原则是:社会连续性原则;传统的原则;审慎的原则;多样性原则;人类社会的不完善性原则。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 思想 理论 思潮 保守主义 英国塞西尔(Hugh Cecil,1864—1958)著。1912年出版。指出了政治保守主义在英国的三个主要来源:人类天生的守旧倾向、王党主义和帝国主义。回顾了英国保守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尤其是英国政论家伯克在英国保守主义史上的创始地位。阐述了保守主义在宗教、私有权、国家、政体等方面的观点,认为宗教为政治原则提供了道德基础,私有财产权是社会进步和公共幸福的前提,国家的作用只在于保障个人幸福的实现,英国的君主立宪是最理想的政体。在国际政治方面,主张以强权政治和实力外交维护大英帝国的地位。是保守主义理论的经典之作。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著作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