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吠陀教
释义
吠陀教
吠陀教Vedism  印度古代宗教之一,印度教的前身。由约公元前2000年古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游牧部落的信仰演化而成。以《梨俱吠陀》等为主要经典。信仰多神。崇拜种种神格化的自然现象和祖先、英雄人物等。凡日月星辰、雷雨闪电、山河草木以及鸟兽虫鱼等都被幻化为神,并根据这些神所在位置分为天、空、地三界。在天界的有天神伐楼拿、太阳神苏利耶、黎明神乌莎斯;在空界的有雷神因陀罗、风神伐由、雨神帕阇尼耶;在地界的有火神阿耆尼、酒神苏摩、河神娑罗室伐底等。这些神大多是雅利安人从伊朗带来的。在后期《吠陀》中,已有向一神教发展的趋向,出现了很多抽象神,如造一切者(Viśvakarma)、祈祷主(Brahmaṇaspati)、原人(PuruṢa)等。它虽有灵魂观念,但还没有产生灵魂轮回的思想和信仰,对以后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教派、组织、机构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