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吴澄
释义
吴澄
吴澄1249—1333  元文学家。字幼清,崇仁(今属江西)人。宋咸淳末尝应进士试,不第。葺草屋讲学著书,学者称草庐先生。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被征至京。屡仕屡辞。大德间,官江西儒学副提举。泰定初为经筵讲官。会修《英宗实录》,命总其事。《实录》成,谢病归。谥文正。一生以斯文自任,与许衡并为当时儒宗。诗文辞华典雅,斐然可观。亦能词。有《临川吴文正公集》。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元代作家
吴澄1249—1333  宋元之际学者、教育家。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因所居草屋,程巨夫题曰“草庐”,学者遂称草庐先生。一生教授逾六十载。与许衡齐名,有“南吴北许”之称。入元,任国子司业、翰林仕郎、编修、集贤直学士等。参酌胡瑗、程颐、朱熹有关学校变革建议,提出教法四条,主张国子学分经学、行实、文艺、治事四科实施教学,未得实行。为学主折中朱(熹)陆(九渊),而终近于朱。认为“理在气中,原不相离”,而“理”是“气”的主宰。强调虽有“天地之性”、“气质之性”之异,但“非有两等之性”,而是彼此不分,可经教育变化气质。提倡“存心”、“明理”,为学重“尊德性”。著作有《老子注》和诸经《纂言》等。《书纂言》从吴棫与朱熹之说,疑《古文尚书》及《孔传》为伪书。《礼记纂言》则凭己意将《小戴记》49篇割裂颠倒。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吴澄1249—1333  元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曾任国子监司业、翰林学士、经筵讲官。因隐居时筑草庐数间,讲学著述,故称“草庐先生”。其学术思想受朱熹和陆九渊的影响。心理学思想主要有:(1) 主张形神相离的形神观,认为人生则“形与体合”,人死则“神与体离”。在心身关系上认为心主宰身体。(2) 区分了认识与智力,强调闻见之知对于“致知”的重要性,重视思维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3) 在情绪心理方面主张十情说,即人有爱、恶、哀、乐、喜、怒、忧、惧、悲、欲10种情感。(4) 在学习心理方面主张积累与贯通相结合是学习的基本过程。主要著作有《草庐吴文正公全集》。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中国心理学史 • 人物
吴澄1249—1333  宋元之际学者。字幼清。抚州崇仁(今属江西)人。因所居草屋,学者程鉅夫(1249—1318)题曰“草庐”,故学者称草庐先生。入元,曾任国子司业、翰林仕郎、编修、集贤直学士等。为学主折衷朱(熹)陆(九渊)两派,而终近于朱。认为“理在气中,原不相离”,而“理”是“气”的主宰。提倡“存心”“明理”,重“遵德性”。著作有《老子注》和诸经《纂言》等。《书纂言》从吴棫(约1100—1154)与朱熹之说,疑《古文尚书》及《孔传》为伪书。《礼记纂言》则凭己意将《小戴记》四十九篇割裂颠倒。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5:4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