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ɡào  ❶报告。《左传·庄公二十八年》:“谍告曰,幕有乌。”
  ❷告诉;告知。如:广告;忠告;奔走相告。《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❸请求;央告。如:告假;告贷;告饶。《国语·鲁语上》:“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
  ❹告发。如:告状;告密。《史记·佞幸列传》:“人有告邓通盗出徼外铸钱。”
  ❺古时官吏休假之称。《史记·汲郑列传》:“〔汲黯〕最后病,庄助为请告。”参见“赐告”、“予告”。
  ❻称说;表示。如:自告奋勇;告辞;告便。
  ❼宣布或表示某种情况的实现。如:告成;告罄;工程告一段落。
  另见ɡù,jū。
出处:语词卷 • G • ɡào • 告
ɡù  见“告朔”。  另见ɡào,jū。
出处:语词卷 • G • ɡù • 告
  通“鞠”。审讯定罪。《礼记·文王世子》:“其刑罪则纤,亦告于甸人。”郑玄注:“告读为鞠。读书用法曰鞠。”  另见ɡào,ɡù。
出处:语词卷 • J • jū • 告
  儒教每逢大事向天地神灵报告的祭礼。是现实礼仪制度的延伸。《礼记·典礼》:“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体现于祭祀,就是告。“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类、宜、造都是祭礼名,祢就是祖。天子外出,必须祭告天地、社稷、祖宗。以后发展为每逢大事都要祭告。晋代特别重视登基和改元。儒学博士徐禅说:“事莫大于正位,礼莫盛于改元……故君道重焉,谓应告。”依清代礼仪,须向神灵报告的事件有:登极、上尊号、祔庙、郊祀、皇帝生日、册立太子、大婚、册立皇后、亲征、命将、凯旋等。应祭告的神灵除天地、宗庙、社稷,还有先师、岳渎等神灵。某事应告何神,都有严格规定。行告礼时,不设配享、从祀之神。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礼 仪
  官吏休假。《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汉律,吏二千石有予告,有赐告。予告,在官有功最,法所当得。赐告,病满三月当免,天子优赐,使得带印绶、将官属归家治病。后世多指官吏请假,即告假。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