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
❸元代若干商税的总称。《元史·世祖纪》:“尚书省臣言:诸路课程,岁银五万锭,恐疲民力,宜减十分之一。”清代农村市集中若干杂税称课程。《清律·户律·课税》注:“课者,税物之钱;程者,课物有贵贱,课有多寡,如地利之有程限也。”
出处:语词卷 • K • kè • 课
词条 | 课程 |
释义 | 课程 课程(kè chénɡ) ❶功课的进程。《朱子全书·学六》:“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❷广义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教育内容的范围、结构和进程安排。狭义指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一门学科。 ❸元代若干商税的总称。《元史·世祖纪》:“尚书省臣言:诸路课程,岁银五万锭,恐疲民力,宜减十分之一。”清代农村市集中若干杂税称课程。《清律·户律·课税》注:“课者,税物之钱;程者,课物有贵贱,课有多寡,如地利之有程限也。” 出处:语词卷 • K • kè • 课 课程(curriculum) 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指所教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狭义指一门学科。在中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里为《诗·小雅·巧言》篇“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句疏:“教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亦有“宽着期限,紧着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等句。在西方国家,“课程”最早见于英国斯宾塞所著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为名词,意为“跑道”(race-course),含有行进时所遵循之路线的意义。后现代思潮兴起后,课程不再被视为固定的、先验的“跑道”,而成为达成个人转变的通道。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课程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