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课程论
词条 | 课程论 |
释义 | 课程论 课程论(curriculum theory) 以课程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认识课程现象、揭示课程规律、引领课程实践的学科。1918年美国课程学者博比特(F.Bobbitt)的《课程》是世界教育史上专论课程的第一部著作。1949年泰勒在总结“八年研究”基础上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即“泰勒原理”,被公认为是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经典性形态形成的标志。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结构主义课程论得以兴起,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 )和施瓦布。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科结构是课程现代化最基本的特征,谋求课程内容的科学化、现代化,重视课程的学术性、科学性。70年代后,随着后现代课程观的出现,课程论研究转向课程理解范式,认为人是意义的诠释者和创造者,课程的终极目标是人的意识水平的提升和人的自由解放。在中国,80年代末以后课程论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形成了独立的研究领域。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课程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