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F • fēnɡ • 封
词条 | 封禅 |
释义 | 封禅 封禅(fēnɡ shàn) 战国时齐鲁部分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举行过这种大典,司马迁《史记》对封禅列有专篇,称为《封禅书》。 出处:语词卷 • F • fēnɡ • 封 封禅 封泰山禅梁父山(或社首山)的通称。儒教最重要的告天祭礼。一般由建立巨大勋业的君主进行,向上帝报功,同时祈求上帝的庇佑。古人认为泰山最高、离天最近,告天祭礼一般在泰山上举行。在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称为封;在泰山下梁父山或社首山上清扫场地以祭地,称为禅。后来则一律筑坛,而且筑坛用石,石块要按一定规格制作,非常严肃而隆重。君主的祷辞要写在玉版上,用金绳捆封。祭告以后,将祷辞玉版埋置坛中或地下。有的祷辞非常秘密,不让人知。每次封禅,陪同和随从皇帝的,常有数万人之众,要走一月甚至数月才到达泰山。花费甚巨,劳民伤财,宋代以后就不再举行。传说上古时代,到泰山封禅的有七十二位君主。齐桓公要到泰山封禅,被管仲劝止。有案可查到泰山封禅的第一位皇帝是秦始皇。儒教诞生以后,到泰山封禅的皇帝很多,其著名者有汉武帝、汉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武则天称帝时,封禅在中岳嵩山进行。秦始皇、汉武帝封禅,还带有请求上帝赐己不死、使自己成为仙人的个人目的,常遭后代非议。 出处:宗教卷 • 古代宗教 • 古代中国宗教 • 儒 教 • 礼 仪 封禅 战国时齐鲁部分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举行过这种大典,司马迁《史记》对封禅列有专篇,称为《封禅书》。后世亦有遵行者,如东汉光武帝、宋真宗。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事件、一般制度 • 秦、汉、三国 封禅 中国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地的仪典。战国时齐鲁部分儒士认为五岳中泰山最高,帝王应到泰山祭祀,登泰山筑坛祭天曰“封”,在山南梁父山上辟基祭地曰“禅”。如秦始皇、汉武帝都曾举行过这种大典,司马迁《史记》对封禅列有专篇,称为《封禅书》。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古 代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