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国际政治 • 国际政治思潮和政策主张
词条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释义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简称“五项原则”。1954年4月中印两国在《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次提出。同年6月在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被确认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国际政治 • 国际政治思潮和政策主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周恩来1953年12月31日在中国政府代表团和印度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在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开始时,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的一部分。编入《周恩来选集》下卷。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五项原则后来正式写入双方达成的《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的序言中。1954年6月下旬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在中印和中缅会谈联合声明中,中印、中缅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思想、传略和著作介绍 • 著 作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简称“五项原则”。周恩来于1953年12月31日在中国、 印度两国政府代表团就中印两国对中国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时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中首次提出的准则。1954年4月中印两国在《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正式写入。同年6月,在中印、中缅总理的联合声明中被确认为国际关系的指导原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会议、路线、政策 • 路线、政策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