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田野的出产物,指布帛和珍品。《礼记·少仪》:“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❸治理。《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❹甸子,放牧的草地,多用于地名。如:宽甸;黄花甸。
❺通“淀”。如北京海淀亦作“海甸”。 另见shènɡ,tián。
出处:语词卷 • D • diàn • 甸
词条 | 甸 |
释义 | 甸 甸(diàn) ❶古时郭外称郊,郊外称甸。《周礼·天官·大宰》:“三曰邦甸之赋。”贾公彦疏:“郊外曰甸,百里之外,二百里之内。” ❷田野的出产物,指布帛和珍品。《礼记·少仪》:“纳货贝于君,则曰纳甸于有司。” ❸治理。《诗·小雅·信南山》:“信彼南山,维禹甸之。” ❹甸子,放牧的草地,多用于地名。如:宽甸;黄花甸。 ❺通“淀”。如北京海淀亦作“海甸”。 另见shènɡ,tián。 出处:语词卷 • D • diàn • 甸 甸(shènɡ) 通“乘”。古代划分田、里的名称。每甸出车一乘,故名。《周礼·地官·小司徒》:“四丘为甸。”郑玄注:“甸方八里。” 另见diàn,tián。 出处:语词卷 • S • shènɡ • 甸 甸(tián) ❶通“畋”。打猎。《周礼·春官·小宗伯》:“若大甸,则帅有司而馌兽于郊。” ❷见“甸甸”。 另见diàn,shènɡ。 出处:语词卷 • T • tián • 甸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