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保甲制度
释义
保甲制度
保甲制度  中国历史上的基层管理制度的一种。始于宋代王安石。他主张“变募兵而行保甲”、“什伍其民”,以维护封建统治。明清两代有类似制度。国民党统治时期采用保甲制度作为基层政治制度。1932年8月1日在河南、湖北、安徽三省颁布《各县编查保甲户口条例》,规定“保甲之编组,以户为单位,户设户长,十户为甲,甲设甲长,十甲为保,保设保长”。实行各户互相监视和互相告发的连坐法,以及各项强迫劳役、征抽壮丁的办法。1934年11月7日起在国民党统治的各省市推行。1939年实行“新县制”后,1941年颁布的《乡镇组织暂行条例》将保甲制度改变为“保民大会”、“户长会议”,保甲长由互相推选改由“保民大会”、“户长会议”选举。保甲制度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也仅仅是以地方“自治”和“民主”作掩护。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制度 • 中国政治制度 • 近现代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