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论著、文献
词条 | 政治学 |
释义 | 政治学 政治学(希Politika;英Politics) 书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共八卷。论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各种政体的优劣及理想国家的标准和教育等问题。卷七和卷八中论述教育问题:教育应涉及灵魂的各部分和生活的诸方面,以理性为主,谋求闲暇与和平;教育的顺序应该是体育为先,其次是智育和德育;教育经历幼儿期(7岁之前)、少年期(7~14岁)和青年期(14~21岁)三个阶段;全体公民应该受到同样的教育,城邦应建立统一的教育制度,制定各种实施规程。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论著、文献 政治学 书名。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共8卷103章。着重探讨政治理论问题和现实政体问题。认为国家是最高的社会团体,以最高的善为目的;人的本性是政治的动物,国家则以实现人的美满生活为目的。法律具有人治所不能做到的公正性质;法律的统治是最好的统治。此书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在政治学说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出处:法学卷 • 外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政治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共8卷。着重探讨政治理论问题和现实政制问题。认为国家是最高的社会团体,以最高的善为目的;人的本性是政治的动物,国家则以实现人的美满生活为目的。法律具有人治所不能做到的公正性质;法律的统治是最好的统治。被认为是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在政治学说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著作 政治学 副书名《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美国拉斯韦尔著。1936年出版。认为政治学是研究影响力和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力根据尊重、安全和收入而定。能得到其大部分的人是精英,其他人是大众。认为获得这些价值物的方法有四种:象征、暴力、物资和实际措施,最终分配的结果又和四种因素有关,即技术、阶级、个性、态度。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外国政治思想著作 政治学 以社会公共权力的形成、运作及发展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国家及其活动是政治学研究的核心。属于社会科学。在西方,一般认为古希腊柏拉图的《理想国》与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是政治学的创始之作。在中国,先秦诸子都有丰富的政治思想。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政治学的研究有很大发展,到19世纪后期形成独立的学科。现代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国家,其范围涉及政治理论、政治制度、比较政治、公共政策、公共行政和国际政治等领域。政治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奴隶主、封建主阶级的政治学竭力维护其神权政治或君主专制制度。资产阶级的政治学宣扬资产阶级国家的“永恒性”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巩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无产阶级的政治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必然过程,阐明国家的本质、职能和历史作用,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及其与国家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国家政权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等。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学总论 • 一般概念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