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开浚;疏导。《荀子·成相》:“北决九河,通十二渚,疏三江。”
❷开拓;清除。张衡《西京赋》:“疏龙首以抗殿,状巍峨以岌█。”
❸雕刻。《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尔乃悬栋结阿,天窗绮疏。”张载注:“疏,刻镂也。”
❹分;分予。《淮南子·道应训》:“知伯围襄子于晋阳,襄子疏队而击之,大败知伯。”《史记·黥布列传》:“上裂地而王之,疏爵而贵之。”
❺撤退。《国语·晋语四》:“文公伐原,令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而去之。”
❻疏远。《荀子·修身》:“谄谀者亲,谏争者疏。”
❼粗布。《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疏之服,█粥之食。”《后汉书·祢衡传》:“乃著布单衣、疏巾。”
❽糙米;粗粝的饭食。《诗·大雅·召旻》:“彼疏斯粺。”韩愈《山石》诗:“疏粝亦足饱我饥。”
❾稀;不密。《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史记·齐悼惠王世家》:“深耕穊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❿粗疏。《国策·秦策三》:“今见与国之不可亲,越人之国而攻,可乎?其于计疏矣。”陶潜《咏荆轲》诗:“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⓫通“蔬”。泛指蔬菜瓜果。《荀子·富国》:“然后荤菜、百疏以泽量。”参见“疏食
❶”。
⓬通“疋”。赤脚。《淮南子·道应训》:“子佩疏揖,北面立于殿下。”高诱注:“疏,徒跣也。揖,举手也。”
⓭姓。西汉时有疏广。 ㊁(shū,旧读shù)
❶分条陈述。如:疏记。亦指奏章。《汉书·匡衡传》:“是时有日蚀地震之变,上问以政治得失,衡上疏。”
❷指为古书旧注所作的阐释文字。如:《十三经注疏》;《尔雅义疏》。
❸僧道拜忏时所焚化的祝告文。《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见一人相揖道:‘今日是员外生辰,小道送疏在此。’”
出处:语词卷 • S • shū • 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