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外国建筑历史
词条 | 哥特建筑 |
释义 | 哥特建筑 哥特建筑 西欧中世纪后期的一种建筑风格。起源于法国,形成于12世纪,在欧洲各地广泛传播至16世纪,英国等地流行到17—18世纪。与其建造结构密切相关,部分在罗马风(参见“罗马风建筑”)时期已经酝酿。最具特征性的是尖券、肋骨拱、飞扶壁和束柱,为一套完整的结构体系,与以往的古典建筑传统截然不同,并形成了与欧洲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活动最有关联的教堂建筑艺术形式。巴黎圣母院、沙特尔、兰斯、亚眠、科隆和索尔兹伯雷的大教堂等,都是杰出的代表,不仅有空灵的结构,还有高耸深邃的室内(布维和科隆主教堂室内高达48米)和彩色玻璃透入的神秘光线,充满宗教氛围的仪式空间。大教堂有庞大的外形、高耸的钟楼、华丽的玫瑰窗,以及无数的圣像和雕刻点缀着入口立面,成为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地标。不同地域的哥特风格呈现出差异性。 出处:建筑水利卷 • 建 筑 • 外国建筑历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