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ɡǔ  通“诂”。《汉书·艺文志》:“《鲁故》二十五卷。”颜师古注:“故者,通其指义也。”又《儒林传》:“训故举大谊(义)而已。”  另见ɡù。
出处:语词卷 • G • ɡǔ • 故
ɡù  ❶事。如:事故;变故。《论语·微子》:“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大故谓恶逆之事。”
  ❷原因。如:缘故。《左传·闵公二年》:“乱故,是以缓。”
  ❸从前;本来。《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魏豹者,故诸公子也。”
  ❹久;旧。如:故交;故宫。《管子·四时》:“开久坟,发故屋,辟故窌,以假贷。”
  ❺故事;成例。《国语·鲁语上》:“哀姜至,公使大夫宗妇觌,用币。宗人夏父展曰:‘非故也。’”参见“故事
  ❹”。
  ❻死亡。如:病故;身故。
  ❼巧伪。《淮南子·主术训》:“上多故则下多诈。”高诱注:“故,诈。”
  ❽故意。如:明知故犯。《吕氏春秋·制乐》:“今故兴事动众,以增国城,是重吾罪也。”
  ❾固;毕竟。《世说新语·品藻》:“抚军问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当胜耳。’”
  ❿仍旧;依然。《抱朴子·对俗》:“江淮间居人为儿时,以龟枝床。至后老死,家人移床而龟故生。”
  ⓫必定。《国策·秦策三》:“不亡,故亡。”
  ⓬所以;因此。《荀子·劝学》:“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⓭通“顾”。反而。《史记·赵世家》:“虽强大不能得之于小弱,小弱故能得之于强大乎!”
  ⓮ 中国古代逻辑术语。指事物的原因、条件。《墨子·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亦指推理论证中的根据、理由。《荀子·正名》:“辨则尽故。”
  ⓯姓。代有故宿
  另见ɡǔ。
出处:语词卷 • G • ɡù • 故
  中国古代逻辑术语。指事物的原因、条件或推理、论证的根据。《墨子·经上》:“故,所得而后成也。”指事物的原因、条件。分为小故“有之不必然,无之必不然”和大故“有之必然,无之必不然”(原作“有之必无然”,依孙诒让校改)。亦指推理论证中的根据、理由。《墨经》提出“辞以故生”(《墨子·大取》)和“以说出故”(《小取》)的逻辑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对推理和论证的逻辑原理作了很好的总结。荀子也重视“故”,提出要“辨其故”(《荀子·臣道》)、“辨则尽故”(《正名》)等。
出处:哲学卷 • 逻 辑 学 • 中国逻辑史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0:5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