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机械电气卷 • 电气工程 • 总 类
词条 | 贝尔 |
释义 | 贝尔 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 美国发明家、电话发明者。生于英国爱丁堡,后移居加拿大,再移居美国。对语音学有研究。在1873—1877年担任波士顿大学生理学教授期间,进行了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的试验,于1876年发明电话。 出处:机械电气卷 • 电气工程 • 总 类 贝尔 在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一种单位。为纪念美国发明家、电话发明者贝尔而命名。贝尔的十分之一即为分贝。1贝尔=10分贝。 出处:机械电气卷 • 电气工程 • 总 类 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 美国发明家,电话发明者。生于英国爱丁堡,后移居加拿大,再移居美国。对语音学有研究。在1873—1877年担任波士顿大学生理学教授期间,进行了电流传送声音的试验,于1876年发明了电话。 出处:交通卷 • 电信 • 电信史 • 人物 贝尔(Andrew Bell,1753—1832) 英国国教会牧师、教育家。以创立导生制著名。毕业于圣安德鲁斯大学。1787年前往印度,任英国卫戍部队牧师和马德拉斯兵士孤儿学校监督。因学校缺乏良好师资,选择年长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教学,以解决教师匮乏。1796年回国,次年出版《一个教育实验》介绍其教育方法。1811年任全国贫民教育促进会会长。1814年赴欧洲大陆旅行,访问裴斯泰洛齐及其学校。卒后留下大批财产捐助教育。还著有《教育指南》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 美国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未来研究所所长。20世纪60年代后期,倡导并筹建“美国文理科学院2000年委员会”。1968年编辑《走向2000年》。1973年发表《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全面分析正在形成的未来社会的重大发展趋势。还著有《预测方法12条》、《美国人的新权力》、《激进派的权力》、《普通教育的改革》、《对抗》、《今日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等。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人物 贝尔(Clive Bell,1881—1964) 英国美学家、文艺批评家。曾就学于剑桥大学。主张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在于感情和理智内容,而在于线条、颜色或体积等艺术品内部各部分与要素构成的纯形式关系。提出“有意味的形式”这一命题,既反对“美”是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的传统看法,也贬斥偏重于再现的作品;强调由艺术作品的形式因素所构成的关系和艺术的超功利性、超现实性。主要著作有《艺术》《论普鲁斯特》等。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外国美学史 • 人 物 贝尔 ⑴ 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Alexander Graham Bell,1847—1922)。美国发明家,电话发明者。生于英国爱丁堡,后移居加拿大,再移居美国。对语音学有研究。1873—1877年担任波士顿大学生理学教授期间,进行了利用电流传送声音的试验,于1876年发明电话。 ⑵ 在电学和声学中计量功率或功率密度比值的单位。因纪念电话发明者贝尔而命名。贝尔的十分之一即为分贝。 出处:信息科学卷 • 通信科学技术 • 概论 贝尔(Daniel Bell,1919—2011) 美国社会学家,文化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1935—1939年,先后就读于纽约城市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毕业后曾任杂志社主编,曾在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任教。密切关注并广泛深入地分析了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现象和问题。主要著作有《意识形态的终结》、《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等。 出处:文化、新闻出版卷 • 文化 • 文化事业 • 人物与著作 贝尔 中国法定计量单位中计量级差的单位。因纪念电话发明者贝尔而命名。贝尔的十分之一即为分贝。1贝尔=10分贝。 出处:数理化力学卷 • 物 理 • 计量单位 贝尔(Charles Bell,1774—1842) 英国生理学家、解剖学家、外科医生。生于爱丁堡。1799年毕业于爱丁堡大学医学系。1804—1812年开业行医。1812—1836年任米德尔塞克斯医院外科医生。1836—1842年任爱丁堡大学外科教授。指出脊髓神经的后根只传导感觉刺激,前根只传导运动冲动,即传导感觉刺激和运动冲动是由不同的神经纤维分别完成的,此为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的差异定律。因马戎第也独立发现了这个定律,故也称“贝尔-马戎第定律”。为神经的单向传导、感官神经的特殊能说和反射弧概念的理解奠定了科学基础。主要著作有《人体解剖学》(1803年)、《大脑解剖学的新观点》(1811年)。 出处:心理卷 • 心理学史 • 外国心理学史 • 人物 贝尔(Karl Ernst von Baer,1792—1876) 亦译“冯·贝尔”。生物学家,比较胚胎学的创始人。生于爱沙尼亚,在德国受教育、进行研究工作,1834年移居圣彼得堡。1827年发现哺乳动物的卵。1828年和1837年发表《动物发生史》,根据精细的研究,阐明所有脊椎动物胚胎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在分类上亲缘关系愈接近,胚胎的相似程度愈大;在发育过程中,门的特征最先形成,目、科、属、种的特征随后顺序出现,此即胚胎学上的贝尔法则。 出处:生命科学卷 • 总论 • 生物学一般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