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唯实论
释义
唯实论
唯实论  即“实在论”。
出处:宗教卷 • 基督教 • 信仰、教义、神学、思潮
唯实论realism  亦译“实在论”。与“唯名论”相对。中世纪经院哲学派别。代表人物为安瑟伦(Anselmus,1033—1109)。认为一般(共相)概念是真实、独立的,先于个别事物的存在,而个别事物是由其派生出来的,故比个别事物更根本、更实在。认为只有一般共相才有客观实在性,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所依据的原型和上帝所具有的“理念”。强调基督徒教育中的悔罪、补赎以及赏善罚恶。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外国教育史 • 学说、流派、运动、事件
唯实论  亦称“自然论”。“唯名论”的对称。指从古希腊开始产生的一种哲学语义学的观点。认为在词和所表示的事物之间存在本质的联系,词只不过是给客体所起的自然名称,一个客体叫什么名称,是客体本身具有的实际属性决定的。如柏拉图《克拉底洛篇》(Kratylos)一书中所引克拉底洛(Kratylos)的意见,认为“每个名称都含有而且应当含有同事物本身一致的、按本质的‘正确性’”,不承认那种仅仅由某些人约定俗成的东西是名称或词。以后伊壁鸠鲁派也赞成语言本身是“按本质”而存在的观点。
出处:语言学卷 • 普通语言学
唯实论  中世纪西欧经院哲学的两大派别之一。同“唯名论”相反,认为“共相”(一般)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是独立于个别事物的客观“实在”;“共相”是个别事物的本质,个别事物不过是由“共相”派生出来的个别情形、偶然现象,并不真实存在。有两种类型:(1)极端唯实论,以安瑟伦为代表,认为一般是上帝创造个别事物时所依照的原型,即上帝所具有的“理念”;(2)温和唯实论,以托马斯·阿奎那等为代表,认为一般是一种“实体形式”(亦称“隐蔽的质”),它既存在于个别事物之内,又存在于上帝与人的概念之中。
出处:哲学卷 • 外国哲学史 • 西方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学 说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4: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