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词条 | 唯美主义 |
释义 | 唯美主义 唯美主义 亦称“唯美派”。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认为艺术是自足的,除了它自身纯美的存在而具有形式的美感价值外,没有任何目的。其共同口号是“艺术至上”“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的思想性和政治、道德的社会功能,含有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社会庸俗风尚和功利主义的反抗意味。最先为法国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1811—1872)所提倡;英国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1839—1894)在理论上予以系统化。代表作家还有法国的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1821—1867),英国的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美国的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等。 出处:哲学卷 • 美 学 • 艺 术 唯美主义 亦称“唯美派”。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认为艺术是自足的,除了它自身的存在外,没有任何目的;一件艺术品的目的仅仅是形成完美的存在,所以艺术是人类产品中具有最高内在价值的东西。其共同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应有的社会功能,诸如艺术内容中的道德原则、教育作用等。含有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风尚和功利主义的嫌厌反抗意味。意在强调艺术创造及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利害感。最先为法国作家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1811—1872)所提倡,英国作家佩特(Walter Horatio Pater,1839—1894)在理论上予以系统化。代表作家还有英国的王尔德(Oscar Wilde,1854—1900)等。在绘画中,唯美主义发展了一种抽象的形式美,提倡培养精细的艺术敏感性,对20世纪的工艺美术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出处:美术卷 • 通用名词术语 唯美主义 亦称“唯美派”。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文艺思潮和流派。认为艺术是自足的,除了它自身的存在之外,没有任何目的;因为一件艺术品的目的仅仅是形成完美的存在,所以艺术是人类产品中具有最高内在价值的东西。其共同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应有的社会功能,诸如艺术内容中的道德原则、教育作用等。含有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风尚和功利主义的嫌厌反抗意味。意在强调艺术创造及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利害感。最先为法国戈蒂埃所提倡;英国佩特在理论上予以系统化。代表作家还有法国的波德莱尔,英国的王尔德,美国的爱伦·坡等。 出处:外国文学卷 • 文学理论 • 文学思潮 唯美主义 亦称“唯美派”。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和流派。认为艺术是自足的,除了它自身的存在外,没有任何目的;因为一件艺术品的目的仅仅是形成完美的存在,所以艺术是人类产品中具有最高内在价值的东西。其共同口号是“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应有的社会功能,诸如艺术内容中的道德原则、教育作用等。含有对19世纪末资产阶级社会的庸俗风尚和功利主义的嫌厌反抗意味。意在强调艺术创造及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无利害感。最先为法国戈蒂埃所提倡;英国佩特在理论上予以系统化。代表作家还有法国的波德莱尔,英国的王尔德,美国的爱伦·坡等。 出处:中国文学卷 • 文艺理论 • 文学的发展过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