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派、组织、机构
词条 | 唯识宗 |
释义 | 唯识宗 唯识宗 “法性宗”的对称。中国汉传佛教宗派之一。渊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因主张“万法唯识”,故名。实际创立者为唐玄奘及其门人窥基。又因窥基常住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故亦称“慈恩宗”。依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颂》等,主张用三相即“依他起相”(万法皆依他种种因缘而起)、“遍计所执相”(凡夫普遍妄计所迷执为有)和“圆成实相”(圆满成就的真实体相)以解释宇宙万有的性相,故又称“法相宗”。认为用唯识观(观察万法唯是识所变现)的方法,可以洞察三相,达到转染(识)成净(智)而成佛。因教义过于繁琐,仅三传即衰微。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日僧道昭来华,从玄奘受教,唯识宗遂传入日本。 出处:宗教卷 • 佛教 • 教派、组织、机构 唯识宗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渊源于古印度大乘佛教的瑜伽行派。因主张“万法唯识”,故名。与“法性宗”相对。实际创立者为唐玄奘及其门人窥基。又因窥基常住慈恩寺,世称“慈恩大师”,亦称“慈恩宗”。依据《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唯识三十颂》等,主张用三相即“依他起相”(万法皆依他种种因缘而起)、“遍计所执相”(凡夫普遍妄计所迷执为有)和“圆成实相”(圆满成就的真实体相)以解释宇宙万有的性相,故又称“法相宗”。认为用唯识观(观察万法唯是识所变现)的方法,可以洞察三相,达到转染(识)成净(智)而成佛。因教义过于烦琐,仅三传即衰微。永徽四年(公元653年)日僧道昭来华,从玄奘受教,唯识宗遂传入日本。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学 派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