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D • dēnɡ • 登
词条 | 登科录 |
释义 | 登科录 登科录(dēnɡ kē lù) 亦称“题名录”。科举中登第人员的记录。唐名“登科记”,宋定名。详载乡、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籍贯、年岁,以及考官以下官职姓名,并三场题目。 出处:语词卷 • D • dēnɡ • 登 登科录 亦称“题名录”。科举考试取中者之名录。唐代有登科记,载进士与诸科及第者姓名。宋以后称登科录,详载乡试、会试中式人数、姓名等。元马端临《文献通考·选举考》载有唐、五代、宋登科记总目。清徐松有《登科记考》30卷,考订唐历朝进士、明经诸科与制科及第者姓名、试题、考官等信息。清代称题名录,又分两种:一为御览题名录,填列中式者姓名、籍贯、年岁、三场试题等,呈送皇帝;一为分送各衙门之题名录,详载中式者姓名、名次、三场试题并考官姓名、籍贯等,以备查阅。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选举与科举 登科录 科举时代记录登第者的名册。始于唐代的登科记,宋以后称登科录。亦称题名录、题名登科录。宋各科举人及第,由朝廷拨款,状元选差同年任职事官,主编和刻印题名登科录,内载甲次、名次、姓名、乡贯等。其流传可稽者尚有《宝祐登科录》。后代均沿之。清制,题名录亦曰登科录。乡试题名录主要为分送各衙门,要求于出场五日内将监临、提调、监试、主考、同考及各所等官籍贯、姓名并三场题目及中式名次备载录内,分咨吏、礼二部,以备查核。会试题名录则送御览,载中式者姓名、籍贯、年龄及三场题目等。殿试登科录,亦称殿试录,则作为档案资料。首列殿试执事官员衔名;次策问;次“恩荣及第”,即殿试传胪唱名、张挂黄榜、赐宴礼部、赐状元及诸进士衣物银两等先后日期;再次为一甲三名对策文卷,一、二、三甲进士姓名、年籍。 出处:中国古代史 • 科举制度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