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商鞅
释义
商鞅
商鞅约前390—前338  战国时期政治家,法家代表人物,秦国文教政策制定者。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后受封商地,因号商君,故称商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旋升大良造。孝公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后十年(前340年)因战功封於(今河南西峡东)、商(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十五邑。认为“趋利避害”、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采取“利出于地”、“名出于战”的“利出一孔(途径)”原则,激励人们积极投身于农战,同时严厉制裁惰农怯战行为。以农为“本”,以奢侈品生产、销售和游食为“末”,主张“事本而禁末”。提出“壹教”的文教政策(《商君书·赏刑》),主张“禁游学之人”,“禁游宦之民”,将儒、墨诸家所依仗的礼乐诗书、道德仁义喻为必须除去的“六虱”(《商君书·靳令》),严禁知识阶层向农民传播知识、扰乱人心;提出“燔诗书而明法令”(《韩非子·和氏》),“必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商君书·定分》)。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死后被车裂。《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商君书》29篇,今存24篇;又有《公孙鞅》27篇,今佚。遗物有商鞅量。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商鞅约前390—前338  战国时期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孝公十二年主持变法。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采取“利出于地”、“名出于战”的原则,推动人们积极投身于农战。以农为“本”,以奢侈品生产、销售和游食为“末”,主张“事本而禁末”。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死后被车裂。《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
出处:经济卷 • 经济思想史 • 中国经济思想史 • 人物
商鞅约前390—前338  亦称“卫鞅”。战国时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旋升大良造。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参见“商鞅变法”,112页)。后十年因战功封於(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量。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战 国
商鞅约前390—前338  战国时政治家。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卫国人。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旋升大良造。孝公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后十年(前340年)因战功封於(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采取“利出于地”、“名出于战”的“利出一空(途径)”原则,推动人们积极投身于农战。以农为“本”,以奢侈品生产为“末”,主张“事本而禁末”。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量。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商鞅  战国时政治家。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卫国人。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旋升大良造。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奠定了秦国富强的基础。二十二年因战功封於(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州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采取“利出于地”、“名出于战”的“利出一空(途径)”原则,推动人们积极投身于农战。以农为“本”,以奢侈品生产为“末”,主张“事本而禁末”。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量。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商鞅约前390—前338  战国时政治家。卫国人。公孙氏,名鞅,亦称卫鞅。初为魏相公叔痤家臣,后入秦说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一说在三年)任左庶长,实行变法。旋升大良造。孝公十二年进一步变法。后十年(前340年)因战功封於(今河南内乡东)、商(今陕西商州市东南)十五邑,号商君,因称商鞅。认为追求名利是人的本性,采取“利出于地”“名出于战”的“利出一空(途径)”原则,推动人们积极投身于农战。以农为“本”,以奢侈品生产为“末”,主张“事本而禁末”。孝公死后,被贵族诬害,车裂而死。《汉书·艺文志》有《商君》二十九篇,今存二十四篇;又有《公孙鞅》二十七篇,今佚。遗物有商鞅量。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7: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