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管理学卷 • 系统动力学 • 模 型
词条 | 啤酒游戏 |
释义 | 啤酒游戏 啤酒游戏 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斯隆(Sloan)管理学院发明的一种角色模拟游戏。游戏分组进行,每组要扮演多种角色。从产配销的上游到下游体系依序为:啤酒制造商、啤酒批发商、零售商。每次游戏一般要完成40个回合(对应一年中的40周)的运行。每个扮演角色的同学在每回合中要模拟完成如下6个阶段的工作:(1)运输啤酒。从上游接收啤酒并放到自己的库存中(工厂则放到制成品库存中)。(2)定单到达。阅读从下游收到的定单,将定单上的项目记录在表上。(3)从现有库存中提货满足客户需求。若库存不足,未完成的定单就变成缺货定单,要求在库存允许的时候补发。如果有足够库存,则必须完成所有收到的定单以及所有缺货的定单。(4)记录期末库存或缺货量。期末缺货量=期初缺货量+收到的定单-本周发送的啤酒量。(5)寄出上周的定单。将上周的定单需求转移到供应商的定单接收盒,模拟一周时间的过去(工厂则根据生产需求从原材料库存中予以供应)。(6)发出定单并做好记录。游戏的目的在于将整个渠道的总库存和延迟定货的成本最小化,由此即可看出哪个小组最具有成本优势和竞争力。游戏中,从每个环节到下游都会有两个星期的运输延迟。同样,每一个环节在处理上游的定单时也会有延时。工厂根据“生产需求”安排生产,在接受定单后三个星期才能生产出满足需求的啤酒。这些因素对游戏有重要影响。信息延迟与物质延迟使每次决策都要考虑到三周乃至四周的物流供应情况,本周的一些微小定单误差,经过数周的累积,会在未来几周内逐渐放大。游戏中会出现整个供应链中大范围缺货或者大范围库存的情况。游戏中设定的信息延迟和战略联盟两种游戏参数增加了整个游戏的复杂性和对比性,更近似地模拟了现实情况。这个游戏揭示了系统思考的“结构影响行为”的原理。 出处:管理学卷 • 系统动力学 • 模 型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