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教育哲学
词条 | 教育救国论 |
释义 | 教育救国论 教育救国论 主张通过教育挽救国家危亡或落后的观点。中国近现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胡適、陶行知等都提出过类似的观点。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原理 • 教育哲学 教育救国论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倡导的通过发展教育事业、提升人民科学文化素质、挽救民族危机的救国理论和主张。19世纪60年代开始产生,流行于20世纪的20—30年代。冯桂芬、王韬、郑观应、何启等早期维新思想家把教育看作是“救亡之道”和“富强之本”,当作实现政治与经济改革的手段。从19世纪70—80年代的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到民国初年的蔡元培、张春等均主张通过教育来实现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机、富国强兵、振兴祖国。1905年,严复提出:“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乎!”把教育看作比革命、实业更重要。教育救国论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潮中流传颇久,提倡者亦多,但由于时代不同,倡导者的阶级立场不同,各个人的认识差异,对教育救国的理解亦不一样,提倡教育救国的目的也因人而异。五四前后,蔡元培也主张,用教育来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1919年五四运动后,国家主义派和一些来华的外国学者亦主张通过教育普及科学改造中国。30年代胡适提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消灭中国落后的根源——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这“五鬼”。陶行知早年也曾主张兴办乡村学校,以改造中国,振兴中华,视教育为中国摆脱落后处境的主要手段。但在没有根本改变旧中国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要走“教育救国”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思想和学说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