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天 文 学 • 总 类
词条 | 喜帕恰斯 |
释义 | 喜帕恰斯 喜帕恰斯(Hipparchus,约前190—前125) 亦译“伊巴谷”、“希帕库斯”。古希腊天文学家和地理学家,西方古代天文学创始人之一。在罗得岛长期进行天文观测。为天体测量学奠定基础。主要成就是编制一个载有850颗恒星的位置和亮度的星表;将前人的观测与自己的星表比较,首先发现岁差,并指出是由于黄道与赤道的交点缓慢移动所产生的,由此将恒星年和回归年区别开来,推得回归年的长度为365天5时55分12秒(误差6分)。采用本轮-均轮体系加偏心圆理论来说明太阳和月球的运动。被认为是球面三角学和平面三角学的创始人。提出通过天文观测(交食观测)来确定地理经度的方法。他的天文工作,包括本轮和均轮体系,观测数据和数学方法为托勒玫体系的建立奠立了基础。著作已佚,但其成就在托勒玫著作中有记载。 出处:天文学地球科学卷 • 天 文 学 • 总 类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