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释义
wèi  ❶“慰”的本字。安慰。《汉书·韩安国传》:“以尉士大夫心。”
  ❷古官名。春秋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设有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各国在将军下设有国尉、都尉,秦国曾以国尉为武官之长。代以后朝廷设有太尉,各郡有都尉,县有县尉。
  ❸军衔名。在士之上,校之下。
  ❹姓。春秋郑有大夫尉止
  另见yù。
出处:语词卷 • W • wèi • 尉
  ❶用于地名,如新疆尉犁
  ❷用于姓氏,如复姓有尉迟
  另见wèi。
出处:语词卷 • Y • yù • 尉
  官名。春秋晋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赵设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各国在将军下设国尉、都尉,秦国曾以国尉为武官之长。秦、汉朝廷设有太尉,各郡有都尉,县有县尉。魏、晋、南朝亦置,员数、品秩有所不同;京师及部分重要地区或置都尉、经途尉等。隋代为郡县属官。唐代复置。宋代为县尉简称。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代官制
  中国古代武官名。春秋时,晋国建立上、中、下三军,各军皆置尉,掌管发众使民,称军尉、舆尉,如羊舌大夫曾任军尉。战国时,赵国置中尉,主“选练举贤,任官使能”。秦国中尉则掌军事。各诸侯国于大将军之下多置国尉、都尉,秦以国尉为军官之长。秦统一全国后,中央置国尉掌管全国军事。汉置太尉(有时称大司马)掌管全国军事。秦、汉各郡置郡尉(汉景帝时改称都尉),县置县尉,以协助郡守、县令掌管郡、县军事。以后各朝相沿,还有中尉、诸校尉之名。清驻防旗营有守城尉及防守尉等官名。又唐至清武散官中有诸名号校尉、副尉、都尉、骑尉等,多为正六品以下官称。清末实行军衔制,为军衔的一等。
出处:军事卷 • 中国历史上的军事著作 • 军队和武职名称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2 21: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