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词条 | 白沟 |
释义 | 白沟 白沟 ⑴ 原为大河故道,在今河南浚县西,由菀水分部分淇水为源,东北流下接内黄以下的古清河,水流微弱。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将进攻袁尚,在淇水入黄河处下大枋木使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运。此后上起枋堰,下包今河北威县以南的清河,皆被称为“白沟”,成为河北地区的水运干道,至隋炀帝后才为永济渠所代替。故道南段相当今河南淇河口至内黄的卫河,亦即隋代所开永济渠的一部分;北段流经今大名西,北流至威县东下接清河,今堙。 ⑵ 本指自督亢泽南岸泄泽水南注巨(拒)马河一小水,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五代后用以泛指西东流向的巨(拒)马河。故道自今白沟河店北东流经霸州市城关镇与信安镇北,东抵天津市与南北来诸水会。五代晋开运二年(945年)辽南侵,败于阳城,逾白沟而去,即此。宋、辽以此为界,故亦称“界河”。明永乐末自白沟河店改道南出与南易水合而东注,故道遂堙。 ⑶ 古济水流经今河南原阳东南潴为白马渊,渊水东流为白沟,又东经封丘南、开封市北,下流与济水合,《水经注》目为南济的一部分。唐载初元年(690年)引汴水注白沟以通曹、兖赋租,水色湛洁,称为“湛渠”,即此。宋、金犹见记载,后堙。 ⑷ 古睢水流经今安徽濉溪县南分一支东北流至今江苏徐州铜山区西注入获水,《水经注》称为“白沟水”,亦名“净净沟水”。宋代统称其上游所承睢水亦为“白沟”。古睢水本上承蒗荡渠于今开封市东南,自隋开通济渠后,睢水已淤废。宋世白沟遇雨潦时可通航载重百斛的船只,经月不雨即涸竭;至道、熙宁中屡议开浚,意欲使其成为汴渠以外另一自京师通向东南的漕渠,未实现。 出处:中国地理卷 • 历史地理 • 水(运渠、湖泽、陂堰、池塘、海洋等) 白沟 ❶中国古运道名。原为大河故道,在今河南浚县西,由菀水分部分淇水为源,东北流下接内黄以下的古清河,水流微弱。东汉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将进攻袁尚,在淇水入黄河处下大枋木使成堰,遏淇水东入白沟,以通粮运。此后上起枋堰,下达今河北威县以南的清河,统称“白沟”,成为河北地区的水运干道,至隋炀帝后才为永济渠代替。故道南段相当于今河南淇河口至河北大名南的卫河,亦即隋代所开永济渠的一部分;北段流经今大名西,北流至威县东,下接清河,今堙。 ❷本指自督亢泽南岸泄泽水南注巨马河的一小水,即今河北高碑店市东自北而南的白沟河。五代后用以泛指西东流向的巨马河。故道自今白沟河店北,东流经霸州市城关镇和信安镇北,东抵天津市与南北流来诸水汇合。宋、辽以此为界,故亦称“界河”。明永乐末自白沟河店改道南出与南易水合而东注,故道遂堙。 ❸古济水的分支。流经今河南原阳东南潴为白马渊,渊水东流为白沟,又东经封丘南、开封市北,下流与济水合,《水经注》称其为南济的一部分。唐载初元年(公元690年)引汴水注白沟,以通曹、兖两州,水色湛洁,称“湛渠”。宋金犹见记载,后堙。 ❹古睢水的分支。流经今安徽濉溪南分一支东北流至今江苏铜山西,注入获水,《水经注》称“白沟水”,亦名“净净沟水”。宋代统称其上游所承睢水亦为白沟。自隋开通济渠后,睢水已淤废。 出处:建筑水利卷 • 水 利 • 水利史 • 工 程 白沟 镇名。在河北省高碑店市东南部。白沟为古拒马河支流,因水面多白芙蓉而得名“白沟”,亦称白沟河。镇因河得名。1953年设乡,1958年属泗庄公社。1961年析置白沟公社,1984年置镇。自宋至民国皆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水陆码头,有“燕南大都会”之称。为中国最大的箱包产销基地、北方商贸重镇、小商品集散地。荣乌高速公路经此。 出处:中国地理卷 • 中国地理 • 政区地理 • 河北省 • 镇、区片名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