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人 物
词条 | 罗易 |
释义 | 罗易 罗易(Rām Mohan Roẏ ,1772—1833) 印度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学者。1828年在加尔各答创建印度教改革团体“梵社”。主张一神教,排斥偶像崇拜;反对种姓制度、一夫多妻、寡妇殉葬及童婚等陋习。通晓多种语言。多以孟加拉语从事创作。著有《一个传教士和三个中国改信者的对话录》等。 出处:宗教卷 • 其他宗教 • 印度教 • 人 物 罗易(Rām Mohan Roy,1772—1833) 印度早期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学者。早年受过传统教育,精通梵语等东西方语言,擅长用孟加拉文写作。1804—1815年任东印度公司税吏。退职后致力于社会、宗教改革和文化教育活动。1815年创建“友爱协会”。1817年创办印度学院,赞成普及教育和引进英语文化。创办《明月报》(1821年)和《镜报》(1822年)。1828年在加尔各答成立印度教改革团体“梵社”。主张一神教,排斥偶像崇拜;反对种姓制度、一夫多妻、寡妇殉葬及童婚等社会陋习。在印度被誉为“近代印度之父”。著有《一个传教士和三个中国改信者的对话》等。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近代史 • 印度、尼泊尔、不丹、阿富汗近代史 罗易(Manabendra Nath Roy,1887—1954) 印度政治活动家。原名纳伦德拉·纳特·巴塔查尔亚。早年是激进民族主义者,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919年创立墨西哥共产党。1920年代表墨共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为共产国际中亚细亚局负责人。同年10月创立印度共产党。1926年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参与草拟《中国问题决议案》。1927年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参加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大革命失败后离开中国。1929年被开除出印度共产党和共产国际。著有《我在中国的经历》、《中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和《回忆录》(死后出版)等。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现代史 • 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现代史 罗易(Manabendra Nath Roy,1887—1954) 印度人,原名马纳本德拉·纳特·巴塔查尔亚(Manabendra Nath Bhattacharya)。早年是激进民族主义者,反对英国殖民统治。1919年创立墨西哥共产党。1920年代表墨共参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后任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主席团委员,为共产国际中亚细亚局负责人。后在塔什干创立印度侨民共产党。1926年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会议上参与草拟《中国问题决议案》。1927年任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团首席代表,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因将共产国际致中共发动土地革命的五月紧急指示泄露给汪精卫,被共产国际召回。1929年公开批评共产国际极左而被共产国际开除,回印度后被捕入狱。晚年宣扬“新人民主义”。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人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