❷谦辞。如:敝处;敝校。《史记·吴王濞列传》:“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
❸困乏;疲惫。《左传·襄公九年》:“以敝楚人。”
❹弃。《礼记·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陆德明释文:“敝,弃也。”
❺通“蔽”。遮挡;蒙蔽。诸葛亮《兵要》:“能者不可敝。”《隋书·李密传》:“密因伪与和,以敝其众。”
❻弓把。《考工记·弓人》:“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长其畏而薄其敝。”孙诒让正义引戴震曰:“敝与柎皆弓把。”
❼姓。春秋时齐有敝无存。
出处:语词卷 • B • bì • 敝
词条 | 敝 |
释义 | 敝 敝(bì) ❶坏;破旧。如:敝帚;敝屣。《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孟氏,鲁之敝室也。”杜预注:“敝,坏也。” ❷谦辞。如:敝处;敝校。《史记·吴王濞列传》:“敝国虽狭,地方三千里。” ❸困乏;疲惫。《左传·襄公九年》:“以敝楚人。” ❹弃。《礼记·郊特牲》:“冠而敝之可也。”陆德明释文:“敝,弃也。” ❺通“蔽”。遮挡;蒙蔽。诸葛亮《兵要》:“能者不可敝。”《隋书·李密传》:“密因伪与和,以敝其众。” ❻弓把。《考工记·弓人》:“凡为弓,方其峻而高其柎,长其畏而薄其敝。”孙诒让正义引戴震曰:“敝与柎皆弓把。” ❼姓。春秋时齐有敝无存。 出处:语词卷 • B • bì • 敝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