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百家争鸣
释义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bǎi jiā zhēnɡ mínɡ  ❶春秋战国时代,儒、法、道、墨等各种思想流派,竞相著书讲学,进行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❷泛指学术上不同学派自由争论。
出处:语词卷 • B • bǎi • 百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局面和风气。是社会激烈变革、“士”阶层扩大与私人讲学之风兴起、长期文化积累和发展使然。“百家”之名见于《庄子·天下》:“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荀子·解蔽》也说:“今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汉书·艺文志》总括为10家: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并认为主要是除去小说家的九家。此外还有兵、医、术数、黄老等家。家之下,又有派别,如《韩非子·显学》所说“儒分为八”、“墨离为三”,法家中的法、术、势派等。各家各派学者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纷纷著书立说,在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政治主张等问题上展开争论,极大推动了思想、文化、学术发展。教育方面则围绕人性与教育作用、理想人格与教育目标、道德与修养、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等问题展开辩论,丰富了教育思想发展。齐国稷下学宫则为学者聚徒讲学、论辩争鸣、著书立说的缩影。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事件、运动、思潮、法规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局面和风气。社会激烈变革,“士”阶层的扩大与私人讲学之风的兴起,长期文化积累和发展,是形成这一局面和风气的重要原因。代表社会各阶级、阶层利益的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产生了儒、道、墨、名、法、阴阳、纵横、农、杂等各家,在天道观、认识论、名实关系、社会伦理、礼法制度以及各种政治主张等问题上展开争论,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学术的发展。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术 语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6: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