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语词卷 • S • shēn • 信
词条 | 信 |
释义 | 信 信(shēn) 通“伸”。《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 另见xìn。 出处:语词卷 • S • shēn • 信 信(xìn) ❶诚实;不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此后,“信”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❷确实。如:信而有征。《左传·昭公元年》:“子晳信美矣。” ❸信用。如:守信;失信。《左传·宣公二年》:“弃君之命,不信。” ❹相信。如:信托;将信将疑。《孟子·尽心下》:“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❺信奉。如:信教;信佛。 ❻听凭;随意。如:信步;信口;信手拈来。 ❼使者。《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 ❽凭据。如:印信;信物。 ❾信息。如:音信;通风报信。 ❿书信。如:写信;寄信。 ⓫再宿。见“信宿”。 ⓬表明;明示。《左传·定公八年》:“王孙贾趋进,曰:‘盟以信礼也。’”杜预注:“信犹明也。” ⓭引信。如:信管。 ⓮信石,即砒霜。如:红信;白信。 ⓯姓。北齐有信都芳。 另见shēn。 出处:语词卷 • X • xìn • 信 信 诚实;不欺。中国古代的道德规范。《国语·周语上》:“礼所以观忠、信、仁、义也……信所以守也。”《论语·学而》:“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孔子把“信”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要求“敬事而信”,“谨而信”(《论语·学而》)。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孟子·尽心下》),自身确实具有善德称为“信”,并把“朋友有信”纳入“五伦”规范。此后,“信”成为儒家着重提倡的道德规范之一。 出处:哲学卷 • 伦 理 学 • 中国伦理思想史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