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百科知识:

 

词条 罗马(古代)
释义
罗马(古代)
罗马(古代)  古意大利一城邦,后发展扩张为地中海地区的大帝国。传说公元前753年罗慕路斯在特韦雷河畔建罗马城,开创王政时代。前6世纪中期塞维·图里乌改革后,始形成阶级社会和国家。前509年王政时代结束,建立共和国。前5—前3世纪初,以土地、债务和政治权利为内容的平民和贵族的斗争告一段落,意大利半岛基本上统一,罗马采用“分而治之”的政策。管理罗马国家的主要机构为元老院、以执政官为首的各种高级长官及公民大会,前者握有实权。前3世纪中叶至前2世纪中叶,通过布匿战争、马其顿战争等一系列战争,征服迦太基(北非)、西班牙大部分及马其顿、希腊等地,设立若干行省,委派总督治理。由于大庄园制(拉蒂芬丁)的形成,奴隶劳动的广泛使用,意大利的经济有很大发展。破产农民大批沦为游民无产者,罗马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前2世纪后半叶至前1世纪后半叶为“内战”时代:奴隶反抗奴隶主的斗争(如两次西西里奴隶起义、斯巴达克起义),破产农民反对大土地所有者的斗争(如格拉古兄弟改革),无权者反对当权者的斗争(如同盟者战争)及统治阶级内部骑士派与元老派的斗争,此起彼伏,交织进行。经苏拉独裁、前三头政治和恺撒独裁,至后三头政治转为奥古斯都(屋大维)建立蒲林斯制(元首政治),共和国瓦解,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前期帝国(前27—后284):自奥古斯都当政至安敦尼努王朝(96—192),社会经济仍持续发展,在西部各行省表现得更为明显。图拉真在位时版图最大:西起西班牙、不列颠,东达两河流域,南自非洲北部,北至多瑙河与莱茵河一带。公元1世纪中叶基督教在地中海东岸兴起,2—3世纪迅速传播到西方。3世纪罗马经济和政治转入危机时期,作为封建因素萌芽的隶农制在不断发展。后期帝国(284—476):自戴克里先建立多米那特制(君主制),至君士坦丁大帝在位时(306—337),皇帝权力一度加强,统治中心东移至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基督教由长期受压制转而取得合法地位。随社会危机的加深和劳动者境况的恶化,人民运动(巴高达运动、亚哥尼斯特运动等)广泛开展,予帝国以沉重打击。395年狄奥多西一世死后,帝国正式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统治日益薄弱,同时,“蛮族”(主要是日耳曼人)源源入境。410年在蛮族大迁徙中,西哥特人攻占“永恒之城”罗马(随即退出)。455年占据北非的汪达尔人渡海袭击意大利,再陷罗马城;西部都城移至拉韦纳。476年罗慕路斯·奥古斯都鲁被日耳曼雇佣兵首领鄂多亚克废黜,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或拜占庭帝国存至1453年);在历史编纂学上,常以这一事件标志古典奴隶制终结。古罗马时代,在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获得许多成就,对后世、特别是西方文化有很大影响。参见“罗马文化(古代)”(100页)。
出处:世界历史卷 • 世界历史 • 世界古代史 • 古代罗马
随便看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8: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