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先秦两汉作家
词条 | 贾谊 |
释义 | 贾谊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少有博学能文之誉,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好议国家大事,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攻掠。在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亦以自谕。在长沙三年,又作《█鸟赋》,自伤不遇。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今人所辑之《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出处:中国文学卷 • 古典文学 • 作 家 • 先秦两汉作家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属河南)人。时称贾生。少有博学能文之誉,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好议国家大事,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不慎坠马身亡,以失职自咎,忧郁而死。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论积贮疏》);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攻掠。总结秦二世而亡教训,认识到“取守不同术”的道理;在民本思想基础上,提出礼义教化主张,认为“教者,政之本也”,“有教,然后政治也”(《新书·大政下》);认识到官吏在教民、治民中的作用,提出“求士”、“任贤”和“敬士”主张。强调太子教育的重要,认为“天下之命,悬于太子”,“太子之善,在于早谕教与选左右”。重视胎教作用,认为失之毫厘则差之千里,主张慎择婚配对象,要求给胎儿提供良好的母体环境和母体周围环境。充分肯定早期教育的价值,“习与智长,故切而不愧;化与心成,故中道若性”,使儿童成长与教育同步;“心未滥而先谕教,则化易成也”,早期教育更易收到成效;主张“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治安策》);通过“傅之德义”、“道之教训”和“保其身体”三方面,发展儿童身心(《新书·保傅》),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在被贬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亦以自谕”;又作《鵩鸟赋》,自伤不遇。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论积贮疏》等,为西汉鸿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今人所辑之《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出处:教育卷 • 教育史 • 中国教育史 • 人物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少有博学能文之誉,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好议国家大事,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攻掠。在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亦以自谕”。在长沙三年,又作《服鸟赋》(楚人谓鸮为服),自伤不遇。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今人所辑之《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出处:中国古代史 • 历史人物 • 秦、秦汉之际、西汉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思想家、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汉文帝初,年仅20岁时以“颇通诸子百家之书”被推荐为博士,旋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怀王坠马死后,抑郁而死。政治思想以儒学为主,兼采法、道、墨诸家学说。指出秦王朝的灭亡是因其不行仁义之道,不懂攻守不同术之理,提出了一套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巩固中央集权;定典章、兴礼乐,重礼教、慎刑罚;重农抑商,增加农业人口;崇俭抑奢、公私贮粟、轻徭役;国家垄断铸币权;强边关,解除匈奴威胁等,从而形成了“礼先法后”、“德主刑辅”的政治思想。著作有《新书》、《过秦论》、《陈政事疏》等。今人辑为《贾谊集》。 出处:政治学社会学卷 • 政 治 学 • 政治思想和学说 • 中国政治家、政治思想家及学者 贾谊 西汉初期政治家、思想家。洛阳(今属河南)人。18岁时即“以能诗书属文,称于郡中”。22岁时被汉文帝任为博士,旋迁太中大夫。因受守旧大臣排挤,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召回京城,不久便因病去世。他总结秦亡教训,提出了“以民为本”的理论。又提出“定制度,兴礼乐”的主张,要求“立经陈纪”,严格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黥劓之刑不及大夫”。主张礼义为先,礼法结合,德主刑辅。反对诸侯割据,维护中央集权,提出了具体的削藩建议。其著作经后人整理为《新书》十卷,其中《过秦论》、《论积贮疏》均为影响甚远的名篇。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人物著作 贾谊(前200—前168) 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时称贾生。少有博学能文之誉,文帝初召为博士。不久迁太中大夫,好议国家大事,为大臣周勃、灌婴等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他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建议用“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办法,削弱诸侯王势力,巩固中央集权;主张重农抑商,“驱民而归之农”;并力主抗击匈奴的攻掠。在贬为长沙王太傅渡湘水时,作《吊屈原赋》,“因以自谕”。在长沙三年,又作《█鸟赋》,自伤不遇。所著政论有《陈政事疏》《过秦论》等,为西汉鸿文。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贾长沙集》。另传有《新书》十卷。今人所辑之《贾谊集》,包括《新书》十卷。 出处:哲学卷 • 中国哲学史 • 人 物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