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词条 | 赀 |
释义 | 赀 赀 ⑴ 秦代罚缴财物或罚服徭役的刑罚。《秦简·法律答问》:“小畜生入人室,室人以投(殳)梃伐杀之,所杀直(值)二百五十钱,可(何)论?当赀二甲(铠甲)。” ⑵ 汉代对不服徭役的未成年人所征的赋税。《说文·贝部》:“汉律,民不珹(徭),赀钱二十三。” 出处:法学卷 • 中国法律史 • 一般名词 赀 匈奴语“奴婢”之意。主要来源于战俘、债奴、罪犯,从事农、牧、手工业,或编入甲骑参战。东汉初匈奴衰,其匈奴、鲜卑、丁零奴婢逃亡于金城、武威、酒泉以北黑水至西河(今宁夏平罗东)一带游牧。至三国时达数万人,和羌人杂居,被侮称为“赀虏”。后逐渐形成吐谷浑部。 出处:民族卷 • 中国民族史 • 西北地区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