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词条 | 盐阜区反“扫荡” |
释义 | 盐阜区反“扫荡” 盐阜区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省盐城、阜宁地区粉碎日伪军“扫荡”的作战。1943年2月中旬,日伪军2万余人开始对盐阜抗日根据地“扫荡”。新四军第3师第8旅和第7旅一部,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分散坚持内线斗争。第7旅主力转到淮海区与在该区的第10旅协同开展攻势,策应盐阜区反“扫荡”。其中,第7旅第19团第4连在淮阴县城北刘老庄奋勇作战,全连82人壮烈殉国。战后,第7旅授予新建的第4连“刘老庄连”称号。3月中旬,日伪军开始撤退。新四军第3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及民兵密切配合,以伏击、破袭、围城打援等战法,发起全面反击。至4月中旬,历时2个月的反“扫荡”胜利结束。共毙伤日伪军1 000余人,俘780余人,攻克陈集、八滩等据点30余处。 出处:军事卷 • 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盐阜区反“扫荡” 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苏省盐城、阜宁地区粉碎日伪军“扫荡”的作战。1943年2月中旬,日伪军2万余人开始对盐阜抗日根据地“扫荡”。新四军第三师第八旅和第七旅一部,在地方武装和民兵配合下,分散坚持内线斗争。第七旅主力转到淮海区与第十旅协同开展攻势,策应盐阜区反“扫荡”。其中,第七旅第十九团第四连在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城北刘老庄奋勇作战,全连82人壮烈殉国。战后,第七旅授予新建的第四连“刘老庄连”称号。3月中旬,日伪军开始撤退。新四军第三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及民兵密切配合,以伏击、破袭、围城打援等战法,发起全面反击。至4月中旬,历时两个月的反“扫荡”胜利结束。共毙伤日伪军1 000余人,俘780余人,攻克陈集、八滩等据点30余处。 出处:中国近现代史卷 • 中国现代史 • 军队、战争 • 战争 |
随便看 |
百科全书收录258893条中英文百科知识,基本涵盖了大多数领域的百科知识,是一部内容开放、自由的电子版百科全书。